日前一张“都是玉米豆粕日粮惹的祸”ppt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其中三个“60”揭示粮食安全现状:我国粮食消费约8.2亿吨,饲用占48%,口粮占33%,工业用粮占17%。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和风险在饲料粮。
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大豆9108.1万吨,比2021年减少500多万吨,大豆进口占全国粮食进口的62%,中国大豆进口占全球大豆贸易量60%。另外鱼粉对外依存度也长期维持在60%∽85%之间。
三个“60”警示我们,面临国际风云变幻的世纪大考,解决卡脖子的不仅仅是高精尖、半导体,还有大豆、鱼粉等粮食安全,如何迎接挑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农业农村部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陆续推出生猪、肉鸡、蛋鸡和草鱼的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主体科学使用多元化原料配制技术。走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无疑是正确而有效的道路,而要真正保证生产性能不受影响,满足氨基酸需要和平衡是关键。还有专家指出高晶体氨基酸会提高AA肠道首过代谢量,特别强调氨基酸超标不仅牵涉到成本问题,可能还会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所以为保证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合理搭配及配方的及时调整,需要对各种饲料原料准确进行氨基酸的测定分析。
在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四川农业大学余冰教授分享其对膨化大豆、发酵豆粕、鱼粉等常规饲料原料氨基酸检测,发现各样品检测结果差异巨大,挑选出蛋氨酸含量情况汇总如下(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膨化大豆、发酵豆粕、鱼粉等常规饲料原料,一般认为品质较为稳定(常规分析成分差异不大),各产地、厂家、批次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氨基酸分析表明并非如此,而对于非常规原料,多是工业、农业或其他领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生产厂家对这些原料的控制上存在加工工艺不重视或不成熟,导致品质不稳定,一般常规分析成分差异就较大,氨基酸分析更是千差万别。
公司2022年购进日立LA8080氨基酸分析仪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氨基酸检测分析,现将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的检测情况汇总分析分享如下(表2、表3、表4),大家可以斟酌其变异程度,通过限量使用和适当增加保险系数等方案降低由此引起的质量波动风险,谨慎使用这些原料。
可能有朋友会认为是检测误差太大造成的,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检测能力验证,我们的检测均是“满意”,且均为一次性过关。最近的2022年考核结果截图如下,本次参加企业总数98家,一次性过关70家(过关率71.4%),补考过关18家,最终仍然有10家企业不合格。
在日常检测管理中,我们也积极与有法定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对比,验证我们的检测能力,就氨基酸检测分析能力2022年至今已经进行3次验证,验证结果如下。在此期间我们也与众多检测机构和高校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改进水解、进样等各个环节的细节操作,验证表明目前检验精度和重复性均良好,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第一次验证:
第二次验证:
第三次验证:
如何降本增效?如何精准营养?如何深度营养平衡?科飞用精湛的检测服务能力助您深度挖掘,提质增效。